2019-01-24 13:05
卓商塑料(PVC助劑)網訊:2月27日發生在貴陽的公交縱火案造成6人死亡,35人受傷,遇難者中最小的年僅4個月。去年發生在廈門的公交縱火案造成47人遇難,2009年發生在成都的公交縱火案奪走28人的生命。回想這幾起案件,痛定思痛,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公交車輛屢屢讓縱火分子得手?
公交車是人員密集場所,往往會成為立功分子的主要作案場所,這是起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的起因是我國的公交車輛內飾材料的阻燃性能差,特別是塑料(PVC助劑)和紡織物等制品的阻燃等級過低,起火后更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影響十分惡劣。
作為阻燃材料PVC的專家,每每看到這樣驚心動魄的新聞,中國(PVC)阻燃學會秘書長周政懋都會痛心疾首。在他看來如果我國公交車的內飾材料阻燃規范再提高一些,材料的阻燃性能再康復一些,立功分子就不會有太多的得手機會,這樣的人間悲劇完全能夠避免,至少不會傷亡如此慘重。雖然說再康復的阻燃材料配置,也無法阻擋汽油的爆燃,但它能夠壓制爆燃后汽車內裝飾的持續焚燒,能夠延緩汽車自帶的燃機油的二次爆燃,給乘客留出足夠的逃生工夫,公交車上阻燃內飾材料配置有利于減少各種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
在大學里從事阻燃劑研究工作幾十年的周教授,對阻燃劑在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上所發揮的作用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他告訴記者:阻燃產品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離不開的一道安全屏障。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需要阻燃處理的應用領域都有非常嚴格的強制性阻燃規范,要求必須使用阻燃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約占到所有高分子材料的8%。但我國阻燃材料的遍及和推廣工作并沒有受到足夠的器重,阻燃高分子材料在所有高分子材料中比例還不到1%,究其起因還在于各領域的阻燃法規不健全,要不就是沒有阻燃法規,要不就是有法規但執法不嚴,或是阻燃規范偏低,起不到真正的阻燃效果。
記者了解到,隨著高分子材料的進步,各種各樣的成為百姓家居和公共場所的必需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座椅、內飾、把桿、扶手、廣告牌無一不是塑料(PVC助劑)制成。這些產品都屬于易燃的高分子材料,如果不進行阻燃處理,就會帶來火災隱患。而目前我國的公共交通上的座椅及內裝飾材料恰恰成為了消防安全的一個軟肋。據周政懋介紹,我國曾在2006年頒布了國標《汽車內飾材料的焚燒特性》(GB8410-2006),其中對汽車內飾材料的阻燃性能只有一個很簡略的要求,基本不足以起到防火的作用,這一規范亟待修訂和提高。
周政懋將性能優良的阻燃制品比喻成一道看不見的“安全門”,給火災現場人員提供了足夠的逃生工夫,是避免火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重要伎倆,優質的阻燃產品能夠使人們的逃生工夫由2分鐘增加到20分鐘。據悉,去年發生在舊金山的韓亞航空墜機事件,阻燃劑所發揮的作用得到了很康復的體現。為此,美國(臺塑MBS)國家廣播電臺在盤點2013年的最康復消息時,把阻燃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用列為榜首。他們認為,阻燃材料的應用是乘客在航空事故中的生還幾率大大提高。2013年7月發生在舊金山的韓亞航空公司墜機事件中,300多人得以安全撤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客飛機上應用的阻燃材料。專家指出,即便飛機被大火完全吞沒,阻燃材料的使用也能夠為人們安全逃生提供充足的工夫。
“借鑒國外完善的法規體系,借鑒航空領域的成功案例,我國應盡快提高對公交車輛的阻燃要求,不再給縱火分子可乘之機。”周政懋表示。